教育之声,心灵之光
佳作奖 | 巴生兴华中学 | 谢佑俊
教育者,如苍松挺立于峭壁,其教诲同溪流细声吟唱于山谷,不仅摇动着彼此,更在悄无声息间,唤醒了迷惘惆怅的灵魂。
相传,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无声的力量下,吾母,那执教于小学的智者,以她绵延不绝的责任感,悄然滋养着我与孩子们的每一个成长瞬间,点染出生命的光彩。
我常感到一种难言的嫉妒,似乎母亲的学生更似她的亲子。当紧急的电话划破慵懒的午后,她匆忙奔向学校,每一步都充满急切、不安。得知原来是一名自闭症孩子在校园中迷失后,她跨过泥泞与瓦砾,穿梭于校园的犄角旮旯,途经郁郁葱葱的草地,延伸至闪烁的沥青道路。她的思绪如散落的拼图,急切拼凑起孩子可能的藏身之地。她的内心随着每次的转弯而紧绷,直至在一个尘封已久的橱柜里找到了那名孩子。顷刻,她的眼眸里闪过微妙的光芒,是无声的庆祝,也是心底深处的一泓释然和喜悦。
“小倩在和老师玩躲猫猫吗?下次可不许这样了哦!毕竟妈妈不知道老师和小倩的小秘密,真的很担心你呢!” 母亲的话轻轻拍抚着残缺的灵魂。我不确定她的话是否触及了小倩的心弦,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撼动了我的心灵。
那一刻,我的心湖似乎被老师们的的包容和谅解轻轻拂过,陶染着我对多元社会的理解和自我价值的建立。他们那同翠竹般坚韧不屈的博爱,激励着我大方地向弱势群体敞开怀抱,使风雨兼程也从不弯腰。
在母亲的记忆中,一堂华文课的场景历历在目。一位聪敏的孩子抛出了疑惑:“老师,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霎时,班上骤然沉默,母亲的面庞稍显窘态。良久,那名孩子自答:“是元顺帝!我爸告诉过我!老师竟然不知道!”随之,阵阵笑声在教室中爆发。尽管孩子的举动看似有意刁难,但她的脸上只是微微的浮现出一丝苦涩而理解的微笑,因为她深知,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即使老师也不能洞察每一丝波涛。那天起,母亲决定在课前额外花费一个小时深究课外知识,并总是携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进入教室。
老师啊,那知识的舵手,尽管也有未知的疆界,却无畏地站在领航的前沿,引领求知者航行于汪洋,为我们保驾护航!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呼唤者。引导下,我逐渐熟练航行于此,将每一个疑问和挑战视为通往深入理解的桥梁,他们的训诲潜流在平静海面下涌动,悄然拓展了我的世界。
又是个回忆中的夏日。烈日下,母亲在校门口,手持扩音器,为参加越野赛的学生们加油助威。疲惫顺着燥热的风和身上的凝珠阒然地在她那略显不适的面容上留下了痕迹。她艰难控制着肿胀不堪的声带振动发音,声音嘶哑却振奋人心。
“你为何要如此辛苦?”我不禁出声询问。
她回望我,眼中闪过一丝调皮,叙述着年少的自己,如何在操场与教室之间轻狂划过。
“母亲年轻时曾是田径队的风云人物,但对学业却漫不经心,常和朋友一起逃课嬉戏。”她轻启,嘴角还带着一抹未泯的少女时代的调皮。
“我的班主任当年与我打了个赌,她说,若我能考及格,她便会出现在每场比赛中为我加油。”
那一刻,她以为老师是在挑衅,甚至轻蔑她的桀骜不驯,于是答应了赌约。然而,那次考试,她差点便及格了。成绩公布后,她无法抽离于失落中,认为自己再也无法直视那些期待的眼神。班主任却不这么认为,她温柔地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声音和煦却充满力量:“老师知道你每天训练到傍晚六点,然后独自长途跋涉回家。你的分数能从二十分拔高至接近及格,已是不小的胜利。及格只是一个标签,看到你这次的进步,未来的甲等又岂在话下?”
那日起,每次比赛,不论风雨,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她不仅用掌声鼓励着母亲,更用行动守护着她的归途。在这份深沉的关怀与不懈鼓励下,母亲的成绩稳步提升,最终不仅跨入了师范学院的大门,也承担起了培才育人的使命。她热忱地、仔细地编织着教育的丝网。这张大网中,她轻轻唤醒每一个潜藏的可能,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被她细致观察,如星辰的微光被夜空缓缓收集。
老师这种坚持不懈的鼓励和大爱,铸就了母亲的教育理念,而母亲的教育理念更是对我的生命哲学和学习旅程的启蒙。如此看来,老师对母亲的训诫和启发在我身上依然炽热。
岁月无声地滑行,母亲的青春也早已远去如烟。然而,她的精神和激情依旧如同枯木逢春,永富生机。昔日,老师的教诲指引着她不懈追求。而今,她亦化作我和他人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颗指路星。
身而为师的母亲的故事在我的心田徐徐铺开,如一场细雨,滋润了我内心每一寸土地。岁月流转,现在,我沐浴于教育的殿堂中,深切意识到那些表面简单的支持与信任,是多么地能够点燃一个灵魂的力量;那些简单的行动和鼓励的话语,是多么能激起我对探索的渴望与对成长的执着啊!
这份灵魂之光,正通过老师们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微笑,缓缓驱散瘴疠。它又如同丁达尔效应中的光束般温暖而明亮,为一代又一代的征途铺设光芒。这群赤诚的灵魂,正在用自己人性的光辉,透过层层冰凉的寒霜,向世界送去温暖。他们的行为、言教,好像是那溪流对苍松的低语,永远在人群中激荡、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