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风化雨,润育桃李 - 梁可颖
春风化雨,润育桃李 - 梁可颖
22/01/2025 梁可颖 | 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

春风化雨,润育桃李

佳作奖        ­‏|       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      |      梁可颖

我时常发呆眺望教室的窗外,那是我上课时对抗席卷而来的困意和枯燥烦闷的知识的唯一方法。幸运的是上中学以来我都被安排在靠窗的座位上。今天的天气格外闷热,我一边叹着气,一边翻动着满是红字订正的数学试卷,心情郁闷极了,精神蔫蔫像被瓢泼大雨压弯脊背的小草。我烦躁地转头看着窗外,看见几只不会飞的雏鸟扑动着羽翼想要跟上妈妈的步伐。它们跌跌撞撞又锲而不舍的尝试是对妈妈飞行能力的钦佩和歆羡,也是对白云苍穹的憧憬和向往。陆续成功起飞的鸟儿飞向天空绚烂的云彩,只剩下一只体型格外幼小的雏鸟怯生生地站在树枝上,羽毛沾上了初生的稚嫩和单纯,与世界最初相见时的模样有彷徨与无助,也有好奇和渴望。逆光飞回来的鸟妈妈扑棱着翅膀,耐心地教导着这只天赋稍差而被遗落下的小鸟。一如曾经颓靡落魄的我们误闯了黑烟弥漫的荒芜之地,而老师作为从星辰跌落的亮光,一路指引我们走出这片黑暗,走向名为希望的征途。

记忆中的老师虽是不苟言笑的模样,内心却是柔软和善的。他看向我们的目光似暖意融融的初春,温热而真挚的温度像太阳普照万物众生般抚平我们青春躁动的心。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温柔而严厉的,戴着黑框眼镜,不怒自威,如刀剑一样锋利的眉毛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皱在一起,其威严和刚正的气质让最初还不了解他的我对他抱着——他应该是个严肃且不近人情的老师——的错误认知。他手里总是拿着几本书,踏着稳健有序的步伐,冷淡的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涵养和古代文人墨客的淡雅气质。他常说:“会阅读的人,就算深处泥泞沼泽地或是世俗的大染缸里也会格物致知,不染尘埃,不会在那些嘈杂和纷扰中盲目地学舌拟声或蒙蔽双眼。我们从书中汲取知识,在心灵埋下无数颗种子,作为播种人的我们悉心灌溉着那些尚未萌芽的种子,等待它终有一天结成数以万计的硕果,那片广袤富饶的田地将会是你一辈子积累的智慧财富。”

那是影响班上许多同学的一段话。在晨读时间,同学们往日散漫怠惰的态度从此不复存在,而是自发捧起书本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老师还利用每一次班会剩余时间来安排一场小型阅读分享会,同学们轮流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气洋溢着阅读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书本里所存在的作者精神世界与读者内在灵魂的交织,构造出稳固的知识桥梁,让我们一路通往代表着生命高度的精神堡垒。

老师温润的性格似绵绵细雨润泽万物,也有着能包容万物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雅量。班上曾经有个放荡不羁、随心所欲逃学的同学,上课总是目无尊长地趴在桌子上睡觉,下课会翻过后院的墙逃课。从不认真上课的他,却是考试成绩在中上游徘徊的天赋型选手。老师从不对这类“问题学生”摇头叹息而后置之不顾,他认为正逢叛逆期的青少年就像初生尚不熟悉飞行的雏鸟一样,需要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从迷茫彷徨中抵御尘世的雷雨和风雪,在人生的征途里不留遗憾去看最盛大灿烂的景色。在经过十几次的召见和不懈的努力下,老师才慢慢打开那位同学紧闭的心房。在不幸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他,度过了暗黑痛苦的童年,扭曲了他的个性和身心发展。因为贫困问题无法三餐温饱,他只能逃学外出打工赚取外快,却也让缺乏睡眠的他整日充满疲惫,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老师了解之后,只是沉默片刻再拍拍他的肩,告诉他:“真是辛苦你了,你是个好孩子。”往后的日子里,老师却自掏腰包为他准备三餐,但条件是让他放弃兼职,专注学习让成绩突破到上游区。既照顾了他的自尊,也为他解开了多年以来束缚着他的四肢的枷锁,让他得以全方位专注于学业,找回在童年里丢失的自我,间接改变了他未来命运的轨道。

在老师诚挚且不问回报的润育下,我们得以茁壮生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我的眼中,老师不仅是一只蜡烛,更是一盏暗夜里的燃灯。他告诉我们:“一只雏鸟在尝试飞行的时候,踏出的第一步是对自由的向往和不受拘束的渴望。那些勇气足够支撑它飞越苍茫碧海,穿过迷蒙云雾,越过连绵山峦,去触碰属于它自己的云朵。它从不被困囿于狭小的一方天地,因为与生俱来的能力和一颗追求无拘无束的心让它得以从高处眺望整个世界。”刚开始我尚不理解老师的意思,此刻才明白老师话语中的期盼和安抚。风华正茂的我们就像随风飘荡的风筝,而老师就是牢牢抓着风筝线的人,他从不会随意放开任何一个学生,他的目光永远追逐着那些不断升高飘远的风筝,等待有一天他的万千桃李长成参天大树的模样,再放手,任由他们去触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白云和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