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命的回响(未曾教过我的老师)- 蔡佳卫
生命的回响(未曾教过我的老师)- 蔡佳卫
20/01/2025 蔡佳卫 | 居銮中华中学 | 

生命的回响

(未曾教过我的老师)

佳作奖        ­‏|       居銮中华中学      |       张玉耀

2023年6月16日,莫泰熙老师与世长辞。

依稀记得去年的4月份,在潘德福署理校长的卸任仪式时,莫老师有亲临现场并上台致辞。那时候的我并不以为然,我不认识谁是莫泰熙,更不懂为什么他会上台致辞。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老人,他的致辞铿锵有力,完全不输现在年轻人的气势。这不禁让我有点惊讶,这么一位临近中寿的老人,说话竟然还能够这么有气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莫老师,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我突然在网上看见莫老师进院的消息。刹那间,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人影,那是一个白发苍苍,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有点严肃的老人。但记忆里的他是一个充满活力,散发着文艺气息的人。而如今,他却生了病进了医院。我当时想着,像他这样看起来坚毅的人,应该能够很轻松的克服难关吧。可是有天放学回到家正浏览着信息时,突然刷到莫老师病危的帖子。当下的我是有点彷徨的,但是我还是相信他一定能克服难关的。过了几天,莫老师病逝的消息便传来了。

看着那篇帖子,我有点哽咽。明明几个月前还生龙活虎,满满精气神的一个人,就这么逝去了。我有点难以接受。可是…对他不是很认识的我,却又无法对他产生强烈的缅怀之心。于是,带着这样一个有些奇怪的心情,我在学校举办的莫老师追悼会上,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是一个老人,却不像一个老人。他到处奔波,给学生讲了一场又一场的华教故事课;他不辞劳苦,永远驾着他那小小破破的kancil(灵鹿),到处播撒华教的种子;他惦记华教,不管任何事都冲在前线,为华教遮风挡雨。他也是曾经和林连玉先生,林晃昇先生,沈慕羽先生,李万千先生同个时代为华教抗战的人,他是一名历史的见证者,真理的守护人——莫泰熙老师。

在刚刚结束的3天华教故事课中,我也真正了解到,莫泰熙老师说华教故事的原因。华教故事,并不只是单纯的故事,它更多阐述的,是历史的真相,是那些被政府所掩盖的真相。而这些真相,是身为独中生、身为华人、身为受华文教育的我们,必须要了解及深思的史事。如果连身为华人的我们都不清楚、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教育、文化、甚至历史,那我们有什么资格称自己为华人呢?现在很多的友族同胞,都开始了解我们华人的文化,对我们的历史也是颇有研究。而我们自己的族人,有点就连一句完整的中文都无法说出口。这是为什么呢?现代的华人,愈来愈以趋势发展作为优先考量,这导致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活在充满外语的世界里。对那些孩子们来说,母语不是中文,而是英文。这样的现象在近些年来有越发严重的趋势,我想这应该就是华校就读人口越来越少的原因吧。

然而,华教故事课的存在,就是为了让那些已经对自己种族的教育,文化,历史全然遗忘的人,提供一个能了解,并尝试与之共存的管道。就算是对这些有了解的人,在听完华教故事课后,也许能激发他们的潜力或兴趣于华教事业中,为华教的道路增添新的引路牌。

而我自己,肯定是属于后者的那类人。我很骄傲因为我的父母选择把我交给华教。当然,我的父母也被华教浓郁的芬芳熏陶过,他们曾经辍学又复学。在他们的那个年代,辍学,已然成为了一种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每一次的复学,对他们来说都是希望的开始。因为在学校,他们能忘却工作的烦恼,专心于学业中、享受于学业中。我的母亲曾经是一名老师,他教过的学生虽不上千,但也有百。那些学生们在上课或下课时,无不带着笑容的。这对小时候的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我自然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深的体会到了教育所带给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更何况是一个民族的教育,那所带来的影响肯定是举足轻重的。

我很庆幸我活在华教事业已然走上正轨的时代,但同时我也很失望无法亲身体会先辈们那种为种族事业抗战的心情。现在的华教虽然不像以前那般坎坷,但仍然面对着许多断断续续的问题,如华人人口锐减导致就读华校的人口减少,政府减少对华校的拨款等。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但如今已被种下华教种子的我们,在未来肯定能为华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华教的道路铺上新路、为未来的华教幼苗遮风挡雨、为华教正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华教精神永留存!